
模具報價資料
1.產品外觀類型:
關於塑膠品的2D或3D圖面或外觀描述或,長、寬、高、平均肉厚、有無孔洞以及塑膠品應用的產業,是醫療還是民生用品、汽車零件等等,讓模具廠能夠去評估模具設計的方式跟結構。
2.模具類型:
是否有指定的模具板材:模具成本與鋼材息息相關,鋼材硬度越低,模具也就越便宜,但相對的模具的壽命短,可生產的數量也少。
有無需要熱澆道,開模成本高但後續省塑膠原料,若產品量大持久下來能夠回本。
生產的射出成型機台是否有快速換模機構上述兩點會影響開模的形狀跟方式。
若以上資訊無特別指定,通常塑膠模具廠若有足夠的開發量能,都能夠提供建議及說明原因。
3.產品年量:
下單批量或年需求量,若量大相對的模具壽命要長,板材要好,若你找到的廠商本身有射出成型量產,那也能把塑膠模具與產品價格綁定攤平。
4.表面處理:
是否有要求的表面處理或產品需不需要後加工,例如鏡面、咬花面,是否需噴漆、印刷等等後加工製程
5.運輸方式:
若模具交貨裝箱方式,需出口請註明運輸方式,模具廠一般都是模具價,出口報關等費用通常是額外的報價。
報價時程:
收到上述的完整的估價資訊後,模具廠就能進行報價,一般會在3-5個工作天內回覆你,除非製程較為複雜或者廠商需要再聯繫塑膠射出廠、協力廠接洽時,報價時間將會依情況而有所不同。

報價成本結構:
模具廠報價策略:,其實大項目來說就是涵蓋以下四點,而詳細的成本再另一篇有說明,其中要注意模具雖然費用高,但如果開模品質好、精度符合,長期來說維護跟後續
預算成本、預留空間、風險預留、利潤空間
報價就是:設計費用(10-15%)、材料費(15-30%)、模座費用、委外加工費、初加工、精加工(30%-50%)、運輸費(3%)
報價之外還有「看不見的手」隱形的成本,模具維修、生產是否可以順利
延伸閱讀:
塑膠模具開發成本有哪些?8 大成本解密!
付款方式:
50/50 :
與廠商簽約後,訂單開始當天,即預付模具價款50%,剩下的50%等模具試模驗收合格後,再付清。
這種結算方式,優缺點有下:
1.50%的預付款一般不足於支付模具的基本製造成本,製造企業還要投入。也就是說,50%的預付款,還不能與整付模具成本運行同步。因此,對模具製造企業來說存在一定的投入風險。
2.試模驗收合格後,即結算餘款。
30/40/30 :
與廠商簽約後,訂單開始當天,即預付模價款的30%,等設計圖稿後,模具材料備料到位,開始加工時,再付40%模價款。餘30%,等模具試模交付使用後,付清尾款。
這種結算方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這種結算方式的主要特點如下:
1.首期預付的30%模價款作為訂金。
2.試模,進行第二次40%的付款,加強了模具製造進度的監督。
3.餘款30%,在產品驗收合格後,再經過數天的使用期後,結算餘款。
這種方式,從模具的設計到生產同步運行。
30/40/成型30:
在模具設計製造時,模具使用方,先投入30%的款項以保證模具製造的基本成本費,待模具試模交付使用40%,開始生產時,每生產一個製件提取一部分利潤返還給模具製造方,作為模具費。
這種方式把模具、射出成型和客戶交貨綁在一起,形成利潤一體化,把投資風險與使用效益緊密地聯繫起來,但對模具射出廠較多風險。
總結
從模具報價資料準備,到塑膠模具廠商的報價策略、付款方式,相信你已經有一定了解,在商討的模具價格,還是需要多評估廠商模具技術及後續生產維護能力,模具是屬於技術含量較高的專用產品,應該把模具的質量、精度、壽命放在第一位,而不應把模具價格看得過重。追求模具低價,就較難保證模具的質量、精度、壽命的品質,因為模具的精度及材質,將決定後續射出成型的生產順暢及產品的壽命,模具掌握百分之八十的重要性,也決定了後續產品的過程。